07 名字由来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很快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头号,执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在陕甘宁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过程中,东北、华北等老新解放区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则尚未实行土地改革。

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1950年1月24日,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1950 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区土地制度改革。随后,刘少奇在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阐明了土 地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方针政策。

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央决定,从1950年冬季开始,用两年半或三年左右的时间,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国分期分批地完成土地改革。

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就这样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在政策的推广和实行中,各地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在标准制定和执行上有早有晚,有松有驰。

要推行新政策,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统计人口和土地,给每个人上户口,丈量村里每户人家拥有的土地。

说起上户口,当时的农村人,大多没读过书上过学,男孩子还给起个名字,女孩子都省过这一道,在家就叫大丫二丫的,嫁了人就被老一辈或者同辈叫张姑娘李姑娘的,表明是哪家嫁过来的,小辈人就喊娘或者婶的,辈份升高时就被喊奶奶,老奶,名字真的不重要。

不过要上户口,总不能连个名字都没有,所以办理户口登记的会建议个名字,一般人也就接受了。

人家给二丫的建议是“给你起名叫美玉吧?”

“张美玉?” 二丫心里嘀咕不怎么好听呀,就跟登记的人商量,“我能不能自己起名字?”

“那你想叫啥?”

“俺哥哥弟弟们都是明字辈的,明河明学明忠,我能不能叫明华?”

“张明华?”

“嗯”

“好啊。还挺好听的。”

“妹妹,你要不要叫明兰?” 二丫回头问妹妹。

“明兰也不错。你还挺会起名字的。” 登记的人说。

就这样,姐妹俩有了自己堂堂正正登记造册了的官方名字,一个叫张明华,一个叫张明兰。

“妈妈,为啥你叫明华,小姨叫明兰,舅舅们明风,明庆,明庚,偏偏大姨叫桂兰呢?”

“我和你小姨的名字是我起的,你大姨的名字是在婆家的时候别人给起的。” 很多年后当明华女儿问起来的时候,明华还是很骄傲自己起名字的本事,“你们几个的名字也都是我起的,好听吧?”

按理说,人们上了户口,查明了田地,按人头分了就是。可是中央号召大家还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总得发展一场运动震慑一些以前的剥削阶级,让他们不能蠢蠢欲动,颠覆我们的革命胜利果实吧?那我们就需要先揪出来几个地主恶霸剥削阶级打吧?要不然会不会被批评“革命不彻底” ?你可能心里嘀咕:地主恶霸还不应该是很容易辨别?想象中的地主恶霸应该是钱财满箱,高门大户,穿金带银,耀武扬威,欺男霸女的。其实,在南阳城附近的农村,地主可能有,但恶霸?好像没有什么人欺乡霸邻,十恶不赦的。中国人都有发财买地的传统,有了钱就想有块地,有了地,就觉得生活更有了保障。地买多了,可以请长工,或者租给买不起地的邻里耕种,农忙时雇一些短工帮忙。不论是长工短工,都是需要力气的,雇主家都是拿出自家最好吃的来招待,绝对不敢怠慢的,否则来年没人愿意受雇了。所以很少有像杨白老喜儿一样的悲惨人物,或者像周扒皮一样半夜起来学鸡叫的尖酸刻薄的地主。

而且很多田地多的人家都是临近解放的几十年里才买的地,战乱一起,以前的地主可能想搬离战火区,卖了田地就搬走了。而以前勤奋的庄稼人可以用余粮换钱买下这些田地。

也有一些以前的大地主,儿孙们不争气,沾染上恶习,把自己家的田产都败了的,挣家业不容易,守家业更不容易的,战火纷飞的年代田产易手更是频繁。

总不能随便批斗,所以中央下来了政策:那就干脆按人均拥有的田地来划分成分,谁家人均地超过多少就是地主,什么标准之间的是富农,然后是中农,中农还看富裕程度和有没有雇佣长短工划为上中农和下中农,地少或者没地的就是贫农,地主富农是要被批斗的,当贫农下中农是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情,不仅可以分得一份田地,觉得自家根正苗红,还可以批斗那些以前地多的人,从前的羡慕嫉妒恨都可以化为正当的批斗会,土地改革运动就这样在解放后的几年里轰轰烈烈展开了。

当时的地主甚至一些富农们被隔三差五地揪出来,站在村里的戏台上,被反绑双臂,插上牌子,下面的人开始诉说这些地主富农的罪状,说到群情激动时,还会往台上扔几颗石子坷垃蛋泄愤,有时候就押解着他们游走在附近的村庄里,向十里八乡宣讲他们的罪行。

以前战争动乱年代,也有有钱的人家会偷偷弄来几杆长枪几把手枪之类的,用于保家防强盗,解放后被搜出来,就成了反革命罪证,被批斗得更狠。这些去抓地主富农的人们后怕啊:奶奶的,当时自己上门抓人的时候,他们没开枪,否则自己可能就没了!竟敢窝藏枪支?!狠狠批斗!

二丫家解放时只有几亩地,而且家无余粮,更无恒产,甚至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住的草房也破破烂烂,被划归为地地道道的贫农。一家人都很实在本分,批斗会最多就站在下面看看热闹,不过看到地主富农被狠狠批斗的时候,二丫很担心自己未来的婆家会不会有这样的遭遇,每次看得心惊胆颤,又不敢跟别人说,只能自己闷闷不乐。

二丫的担忧不无道理,她未来婆家当时处在富农和中农的分界线上,多亏得当时她婆婆又在划分成份前不久生了一个儿子,当时一个人头可以顶三亩半的土地,新出生的小宝宝把赵家从富农线上拉到了线下成了中农,这些却是二丫当时不知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