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一直很纳闷,为啥13岁说亲,这几年赵家都不急,54年咋就突然急了呢?嫁过来之后才慢慢知道,赵家临解放时买的地多,介于富农中农的边界线上,危险啊!多一个人就少一份危险,所以想给大郎定下亲事,往下拉一拉人均占地的数目。要说赵家也算幸运,后来发现大家多虑了,因为给大郎说亲的时候,大郎妈妈已经怀孕了,肚子里又有了一个!只是还不显怀,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划成分。后来在划分成分前大郎妈妈又生了一个儿子,让人均占地的数目从富农下滑到了中农。这个孩子被命名“天佑”,以感谢上苍的保佑,不过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户口薄上写的是“天有”,也算“天生就有”的命。
当时划分成分之后的土地改革,是采用“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基本土改政策。啥是“中间不动两头平”呢?中间是指中农,两头是指地主与贫雇农,征收地主富农占有的多余土地、房屋及其它主要生产、生活资料,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中农的不动。这样下来,赵庄当时一个人平均三四亩地,而赵家老老少少干活的人少,老太太就想尽快让大郎结婚,这样家里可以多一个干活的人,而且54年政府放出要大家交余粮卖牲畜的口风来,据说也是按人口来算,“多余”出来的粮食需要平价卖给国家。当时赵家也算种粮大户,还有不少余粮,还养有一口猪,正准备当年给大郎娶媳妇呢,可是万一都被政府收走了,连请客的粮面肉食都没有,所以非常重视孙子的老太太一定要赶在余粮和猪被收走之前把孙子的婚事办了。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大郎自由恋爱了,他当时是村子里的民兵排长,跟当时的村组长经常一起去开会学习,一来二去俩人相互有了好感,村组长是本村读书人家的女儿,识文断字有文化,只是身材有点儿矮小,一脸麻子。本来奶奶也不怎么反对,准备六月里就娶媳妇,可是春天里二丫上门相亲,奶奶立马改主意了:这个更好!个子高块头大,一看就是个容易生养会干活的!长得也不赖,虽然黑了一点,但脸上没麻子,长得滋润。
就这么着奶奶拍板定夺,棒打鸳鸯,一定要自己的孙子娶了常家姑娘。村组长一看自己被嫌弃了,我这么有知识有文化的被你嫌弃,大老粗!你家看不中我我还看不中你家呢,就这么着俩人被一拍两散。那会儿女孩子可是被教育着自己婚姻自己点头的,就像刘巧儿一样,更何况有知识有见识的村组长。
明华听了妯娌们说这些,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以前我自己还不愿意嫁过来呢,这谈过恋爱又如何,也没见大郎非君不娶的。不管以前如何,结婚了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俩人心往一处使,再穷的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俩人不一心,再好的开头也不能长长久久。既然嫁了,那就好好过,不要让大郎后悔娶了自己。
等孙媳妇进门没多久农村又有了新的运动 –– 农业合作社。
刚开始是初级合作社,就是几户人家组成一个互助组,大家进行分享农具耕牛,互助劳动。农田还是各家自己拥有,解决了你家劳动力不够,我家没耕牛没农具的情况。
秋种秋收时老太太开始有点儿后悔了:有人帮忙干活啊,不那么急切需要孙媳妇,余粮也还没被收走,如果是等到现在才娶,孙媳妇岂不是还有陪嫁?
第二年正月里余粮被收走了,55年11月开始发展高级合作社,大家的畜牧牲口放一起,田地放一起,大家一起劳动,生产成果按照人头分。
征收余粮和高级合作社以后,赵家的生活有很大下降,地充公了,家里没一点儿余粮,老太太心里不踏实,人高马大的孙媳妇地里干活绝对可以抵得上一个大劳力,在合作社里却挣不来大劳力的工分,哎!想退社的想法不是没有,可是当时退社是会被批斗的。毛主席说了:“也要先让农民‘鸣放’,即提意见,发议论。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批之。这应当在上级派有工作组协助当地干部主持农村整风的条件下,逐步推行”。好多中农鸣放了,结果却是有针对性地被批判,当时的斗争锋芒可是直接指向了当时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表示严重不满的富裕中农的。同时进驻各个高级社的工作组也开始协调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对土改、合作化、统购统销有不满言行的地主、富农分子。这种情况下,谁还敢提出退社?找死哦。
老太太郁闷呐:孙媳妇人能干不能干体力活更不重要了。张姑娘虽然地里活挺能干,可这可真不算啥了,家里又不是指望她一个人干活,而且她一看就是个本分木讷的,自己的儿媳妇是个木讷本分的,大孙媳妇也这么个德性,将来自己走了,她们如何管好一大家子?!还不如当时娶了那个村组长呢。越看孙媳妇越不顺眼,咋我当时就觉得是个能干的了呢?
这人啊,从来都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有了气就想往别人头上撒。
精明的人往往受不了吃亏, 所以老太太这一不高兴,平时的言语间就显露出来,大郎父亲是听话孝顺的,从来不反驳自己母亲。 这人一旦有了嫌弃之心,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所以公公也跟着自己母亲慢慢开始数落起儿媳妇的种种不是来,有的,没的,看见谁都要抱怨一下自己这个儿媳妇,别的没有可挑剔的,就抱怨这媳妇有多懒,有多不孝敬父母。大郎也不敢反驳父母长辈,对这个新婚妻子更多了一些怜惜,平时却不敢表现出来,一是私塾学习把三纲五常钉到了骨子里,二也怕给自己媳妇拉来更多抱怨。
明华倍感委屈,还不是你们催着让结婚,我家才没准备的,要不然我们家也不会啥也没准备就把我嫁过来了。你家看不上我,当时我还不想嫁呢,每天从早上五六点睁眼忙到晚上十来点闭眼,我如果算懒那就没勤快人了。可是心里委屈也没处诉说,白河发了大水,没了渡船,想回娘家都没有门路了,新婚的明华大半年都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婆家,附近连个常家亲戚都没有,可怜劲儿的!后来农业合作社上地干活才有工分,婆家更不愿意她回娘家了。
明华结婚的时候,婆婆刚生了一个闺女,才仨月大,这是婆婆生的第三个丫头,跟堂姐妹们一起排,算是八妮儿。
她和大郎结婚的第二年正月,眼看孩子要办周岁,余粮要被收走,大郎父亲就偷偷在自己房梁上藏了一袋麦子,差不多有一斗的样子。这才在二月里孩子办周岁抓周的时候,大家有白面条吃,否则只能吃野菜红薯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