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大儿出生

大郎是五六年正月十四那天走的,十二天后,大郎的儿子出世了。

孩子的出生,一定程度上吹走了一些全家因大郎离家而产生的愁绪。老奶奶更是高兴:没想到自己也能有四世同堂的一天啊!

河南农村的风俗是在孩子出生十二天的时候,请亲朋好友来庆祝孩子的出生,俗称“请米面客”。

一般上门带的礼物是半筐小米或者面粉,面粉上放些鸡蛋,一束干面条,几块花布。吃的是给产妇准备的,花布是给孩子做衣服准备的。一般亲戚家准备的少一些,娘家来人数量上要多一些,而且还需要额外给孩子准备几套各季衣服鞋帽。

小孩子棉衣都是裤腿和袜子连在一起的,裤子的长度就非常重要,一般是经验丰富的外婆亲手来做,需要估算着冬天来临时孩子的大小,否则长了没法穿,短了穿不上,会被婆家人笑话的。

棉鞋也比较特殊,是开口很大的虎头靴狮头靴,可以把棉裤袜子直接塞进去的。前端的老虎头狮子头装饰亮晶晶生动威武。

一般的米面客会有好几桌酒席,其中娘家人要坐在产妇的卧室里,因为产妇还没有满月,不能出屋,据说一旦被风吹就会留下头疼的毛病,所以产妇都要在卧室里呆满整整一个月才行。娘家人呆在同一间屋子里就可以聊聊天,跟产妇交流传授一下育儿经验,所以娘家上门的一般都是有过生产育儿经验的女性。

当时来看望明华的有明华妈妈,大嫂和姐姐。

几个人走在路上边走边聊。

“二丫这丫头命苦,嫁这么大老远的,回娘家都不容易,婆家受委屈都没处诉去。这眼看生孩子了,丈夫又被抓去当兵了。现在生了孩子,孩子他爹都不在身边。唉~, 我越想越伤心。” 一项心疼这几个妹妹的大嫂忍不住抹眼泪。

“别哭,别哭。” 妈妈和姐姐眼含泪珠地劝着。

“咱们这想想都想哭的,二丫还不定多伤心呢。”

“是呀,这月子里最怕伤心流眼泪,这哭能哭坏眼睛的。”

“月子里落下的毛病可不容易好。”

“那咱们去了,可千万不能哭。”

“咱们不仅不能哭,还要高兴,还得劝劝二丫当兵好,将来有前途。让她高兴才好。”

“就这么说,咱们高高兴兴地去,谁也不许掉眼泪。”

“赶快把眼泪都给擦干净,小心一会儿二丫看着我们眼睛红红的,她难受。”

 

 

一听说娘家人来了,明华赶快下床迎到院门口,一看明华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几个人都有点儿傻眼了。还是大嫂眼疾手快,赶紧把几个人推进屋,“赶快进屋,别吹着风了。”

 

“你个傻丫头,这么高兴啊?”

“生个白胖小子能不高兴吗?”

“赵相公。。。”

“嘘,我劝他去参军的。”

“我们还怕你伤心,还想怎么劝你呢。”

“他能去,我高兴着呢。”

“你奶奶你公婆也想让他去?”

“没有,拦得可死了。”

“嘘,他偷偷去跟民兵营说的,坚持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了。” 明华小声解释。

“你也不怕他们埋怨你。”

“等以后娶媳妇嫁女儿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参军的好了。”

“但愿他们能懂你这份心。”

“我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是吧,远林小宝贝?爸爸去当军官了。” 明华一边说,一边逗弄着儿子。当时的农村,孩子们称呼父母“爹”,“妈”,明华觉得孩子的父亲以后会是很有见识的人,也要像城里知识人一样,坚持让孩子喊“爸”,让孩子们喊自己“娘”,如此差别的称呼,昭显俩人地位的不同。

“谁给起的名字?”

“我,家里就他爸识字,现在也不在家,所以我就给孩子起了个名字。”

“你起名字起上瘾了。”

“不好听吗?”

“好听。”

“来,远林小宝贝 ,让外婆抱抱。”

。。。

看到明华并没有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沮丧伤心,娘家人也就放了心。大嫂一直觉得这个妹妹哪像个女孩子,简直比男人都想得宽看得远,这要是生做男孩子,这一辈子,啧啧,会非常了不得。

有了客人们送的米面,明华过了一个能吃饱肚子的月子。明华觉得80年代以后农村人的月子越过越滋润,她那会儿,每顿饭就喝面疙瘩或者面条,里面打个鸡蛋。除了鸡蛋,什么鱼啊肉啊的,沾都不让沾,怕产妇不消化,影响产奶,妈妈断奶了,孩子咋办?那会儿可没有什么奶粉,即使有炼乳,也要有钱买才行。不像后来的产妇,想吃啥吃啥,奶水不够就喂奶粉。

明华月子过完,很快家里就又断粮了,每年都要上缴一定数量的“余粮”,哪有那么多?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自己勒紧裤腰带了。

为了孩子,明华跟家里人商量,还是回娘家住一段吧,否则自己吃不饱,没奶水,也饿着赵家的小孙子。就这样,56年的春天,明华是带着孩子在娘家过的。到了要收麦子的时候,才回到婆家。

57年的春天又是青黄不接,,明华的奶奶病重,她带了远林回娘家看望奶奶,当时明华的妈妈快要临产了,所以明华只好呆在家里,代替妈妈照顾重病的奶奶,阴历7月7明华最小的弟弟明运出生,明华就开始照顾妈妈坐月子,同时照顾奶奶,还要带一岁半正是烦人年龄的远林,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明华一直等到8月中奶奶病逝之后才回到婆家,婆家是非常不满,本来就靠挣工分吃饭,一天下来工分也没多少,还缺工这么长时间!

那个时候很多姑娘家找婆家或者婆家娶媳妇是想避免这样的情况的,有歌谣这样唱到:“有女儿不给少年婆,儿媳妇生啊婆婆搏*,都抱孩子谁干活?!”

当时在没有任何计划生育措施下,妇女在生育年龄里,只能一个接一个地生,像明华婆婆,一生九次有孕,八次生产,七个孩子活了下来,三女四男算是很正常的,明华妈妈也是三女三男六个孩子,还有一些妇女一生能有十来个孩子的,婆婆和儿媳妇或者女儿和妈妈前后怀孕相互照顾的情况时有发生。

 

注:“搏”在河南话里有产子的意思。多用于动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