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艰辛养儿

虽说天刚是回了乡,可是只有周日才在家呆一天,平时都是住在单位的职工宿舍。

而且因为住得近了,天刚和明华的关系远不如以前好。以前天刚在部队的时候,只念着妻子在家,替他上敬父母下友弟妹的,不能深切体会大家庭里的复杂矛盾。他转业回来之后,每周都能听到吵骂声看到家里硝烟漫漫,在生出无力感的同时,免不得有些厌恶,以前探亲时看到还可以缩短探亲假躲回部队,现在却是避无可避。而明华以前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扛自己忍,好不容易丈夫回到了身边,免不得想凡事靠一靠,受了委屈吐吐苦水,让丈夫心疼一下自己。这让本来就心烦的天刚更加烦闷,巴不得任何事都怎么快速解决就快速解决掉,不烦到自己就好,哪管合理不合理,公平不公平,而明华经历了几件大事之后,发现丈夫关键时刻放弃的总是自己,不能不说也是非常郁闷。

可是自己与他已经有了五个孩子,哪容得她只为自己考虑?

有一次娘家大嫂来看她,直接就问她:“天刚对你怎么样?”

“还好。”其实心里明白,天刚对自己越来越差,尤其是转业回乡以后。

“我知道你一向心大,才敢跟你说。听人说天刚在外边有人了,你要不要去核实一下?”

“嫂子,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是这件事情,核实不核实有什么关系呢?”

明华顿了顿,接着说:“没有此事还就罢了,万一是真的,核实了我能怎样?离婚吗?我这四个孩子怎么办?你是过来人,该知道一个人拉扯大几个孩子多不容易。这些年,虽说有天刚,我也差不多算是一个人拉扯着这几个。可总是还有个念想,觉得自己撑不住的时候,还有他们的爸爸。可是我们一旦离婚,孩子不是跟着我就是跟着他。孩子跟着我是受苦,跟着他,有后妈就有后爹,我怎么忍心?如果不想离婚,核实了只会让我自己更难受。所以这事儿你以后不要再提了,我宁肯相信他只是被家里这乌烟瘴气闹得不开心所以才对我没好脸色而已。”

明华嫂子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大四个孩子,其中的艰辛真是不能为外人道。所以就息了为妹妹出头消气的念头,所谓出一次气,气不一定能消,还会把天刚推远,俩人一旦交恶,说不定天刚真要离婚了事,作难的还是自己的妹妹,受苦的还是自己这些外甥们。

虽说天刚对自己的态度让明华有些失望,可她不愿孩子们怨恨自己的父亲,总是对孩子们说:爸爸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大家子有多么不容易,不仅顾及自己的老婆孩子们,还要孝敬爷爷奶奶,不仅需要照顾他的弟弟妹妹们,还要照顾生活艰难的大姐一家,要体谅爸爸的艰辛,不要做坏事惹爸爸不高兴,一定要听爸爸的话,有什么好吃的我们一定要让爸爸先吃到。不过你们要是做了什么让我不能容忍的事情,我一定会告诉你们的爸爸,他必定会惩罚你们,让你们长长记性。

几个孩子的孝顺让天刚很高兴,他很高兴地宣布:几个孩子只要努力上进,我就是吃糠咽菜,也要支持你们上学,不论你们上到几年级,我都会一直给你们出学费。将来保证给你们盖新房结婚。

明华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在村里一人带着五个孩子生活,天刚依旧周日回家一天。

如果大孩子里有女孩的话,还可以帮着妈妈做饭洗衣带带弟妹,可是明华这几个大的全是男孩子,男孩子总是调皮捣蛋不容易带,更何况四个!

有一次明华带着几个孩子在田地里摘棉花,那块田挨着北边村庄老良庄的一块田地,中间隔了一条支渠,当时支渠里没什么水,所以是可以过了支渠到另一边的。那块田地里种的是萝卜,这几个孩子在这边田埂上玩的时候,被老良庄的人看到,觉得他们是偷萝卜的小贼,上来斥责,几个孩子当然不服气,远德回答:“谁偷你们萝卜了,我们在摘花呢”。

老良庄人说:“你看我们这头少很多萝卜,不都是你们偷的?”

良庄的人开始骂了,明华可以任由弟妹骂,却不愿孩子们被无辜冤枉,所以她也回骂回去,孩子们还跑到人家的萝卜地里去骂,这下子可算捅了马蜂窝了,老良庄几个壮劳力上来,冲着明华一顿暴打,打得明华几天起不了床。后来能起床后,冒着被打的危险接着去跟人讲理,非让人家道歉认错为止。

在远忠四五岁的时候,他刚学会擦火柴,有一天快过年的时候,他在厨房南墙头柴垛旁玩火,被邻居王大娘看见后,对明华喊:“明华快点,小忠在柴火垛那儿点火呢。”明华正在屋里照顾青云,就语带威胁地说:“在哪呢?看我出来不打他一顿。” 远忠听到后,扔了手中的火柴,一脸惊慌撒丫子就跑到了奶奶家—妈妈打起屁股来那也是很疼的。

奶奶一见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赶紧问他:“忠儿,乖乖,这是咋了?”

远忠心有余悸地说:“我刚才在玩火,差点把柴火垛点了,我娘要打我。”

奶奶回答说:“唉呦,这可悬了,那你别回去了。”远忠白天跟着奶奶,所以跟奶奶关系亲厚,一听奶奶愿意收留自己,真是高兴坏了。

不久明华去奶奶家接他,他死活不愿回家,明华要背他回家,他是又踢又打,还啃了明华肩膀一口,死活不愿回家。也是,在自己家,上边仨哥哥欺负自己,妈妈的心思又放在小妹身上,自己经常被忽视,小小年纪就天天去放羊。在奶奶家多好,奶奶对自己好,叔叔对自己也不赖,还不用干那么多农活,放什么羊,比在家强多了。

当时明华婆婆和未婚的二弟一起过。明华一看孩子过了好多天还是实在不愿回家,就跟天刚和二弟商量,要不干脆把远忠过继给二弟得了,二弟把他养大,将来就给二弟养老送终。几个人都觉得这主意不错,就这样远忠在奶奶家住了下来。可是另外两个兄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每年还要给奶奶一些粮食,算是赡养老人的一部分,老大出钱出粮,老三老四出粮,老二出力,本来安排挺妥当的一件事情,现在弄一个小子进去吃大家供给的粮食,三弟妹和四弟妹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觉得自家吃了大亏。

闹了几年大家都不得清净,明华就跟婆婆,天刚和二弟商量,还是让远忠回家吧,我们也不缺他那一口粮。以后长大成人,二弟又老无所依的话,让自家这几个儿子给他养老,就这样,远忠又回到了自己家。

要说这几个孩子里面,最不省心的还不是老四,而是老二。好像所有人家的老二都是很特殊的一个孩子,老大还独享过父母的疼爱,老二生下来就必须与人分享与人争抢,再有孩子出生的时候,老二本就不多的从父母那里来的关爱会因为父母对更小的孩子的关注而越来越少,所以老二总是会显得不听话,更调皮,更有主张,更反叛。不过一般长大成人后也总是老二更能干一些,可是小时候的老二真的是让很多父母头疼。

远德就是这样,反对意见和不满他最多。

那时候一餐饭能有一盘菜就不错了,一盘菜端上桌,需要先分一分,每人一小点,如果不分的话,大家三筷子两筷子就给夹没了。所以明华让孩子们围着桌子吃饭,但菜是一定要分的。几个孩子吃菜的方法也不同,有的先把菜吃了,有的一边吃饭一边吃菜,但饭多菜少,总是菜吃完了,饭还有一大半。唯一的例外是小妹。她吃的时候,吃好多口饭才吃一口菜,所以吃到最后还有菜,看得哥哥们眼馋不已。

“为啥你还有菜?”
“谁让你们先把自己的菜吃光的?”

“娘,这不公平,她菜多。”

“咋不公平了?大家一人一份。”

“还是不公平,她人小,给的却一样多。”

“小妮儿,下次你也把菜先吃掉,免得他们眼馋。”

“就不,我这样吃,越吃越觉得好吃的更多。我就这样吃。”得,这位宁肯得罪人,也不愿改掉这种越吃越有希望的吃法。

“你们吃辣椒酱的时候我都没跟你们抢。”

“还不是你自己不敢吃辣椒,不怪我们。”

。。。。。。

即使大家不争菜多少,远德也会挑起争论。

“为啥大家都有一份地,我就需要替弟弟妹妹种?他们自己也可以啊,娘,你太偏心, 尤其是小妮儿,都没干过啥活。”

“就是,小妮儿你整天窝家里,不去干活,为啥我们替你干?”
“你没干活就不应该吃饭。”

吃饭的时候,远德经常带头开妹妹的批判会,惹得妹妹几乎顿顿掉眼泪。明华管不住孩子们的嘴,只好跟着掉眼泪。妹妹心高气傲,哥哥们的话对她刺激很大,所以她一直觉得自己的童年很悲催,吃饭时常常哭泣让她落下胃痛的毛病,其实哥哥们除了说说她逗逗她,真是舍不得碰她一下的,如果妹妹被外人欺负了,他们绝对是要出头的,所以青云上学后打扫卫生都有哥哥们替,脚受伤了都有哥哥们背来背去, 几乎可以在学校里横着走。可是她在饭桌上受了委屈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憋屈的妹妹,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想个办法,离他们远远的,免得他们欺负自己。

远德除了嘴巴不吃亏外,还喜欢干些冒险刺激的事情,爬高上低那是家常便饭,带着弟妹们抓鱼摸虾,地里抓兔子,树上沾知了,这些都不算冒险。最过分的是有一次在公路上走,一辆大卡车从远处开过来,就快到跟前的时候,远德突然冲出去,在卡车前堪堪过了马路,别说把卡车司机快吓死了,跟在后边的明华也吓得差一点瘫坐在马路边,而远德还得意洋洋地跟同伴炫耀自己的勇气和速度!

最后的结果就是,等到周日,远德被爸爸罚跪在院子当中,腿下塞根木棒,被天刚用自己的军用皮带打了几十下,真的让他长长记性,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远德被父亲打,不仅不长记性,还记恨上了母亲。在他的青春反叛期,看到母亲像是看到了仇人,别说叫妈了,简直就是一看见要不绕着走要不鼻孔朝上故意不看,让明华很是伤心难过了几年。

天刚唯一教训孩子的方法就是打,他坚信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不论大事小事,打一顿孩子就老实听话了。天刚复员后,老大已经大了,老四一向比较老实听话,最调皮的就数老二和老三,哥俩可被实实在在地打过几次。天刚平时不怎么管孩子,几乎一切都交给明华去处理,可是这么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们有时候实在是不好管,所以明华只能是孩子们实在不服管教的时候,跟天刚轻描淡写地告一状,怕状告大了孩子们被打得很,不过一旦告状,天刚就会大张旗鼓地把孩子们打一顿:肯定是你们把妈妈气坏了她才告状。在孩子们心中,爸爸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绝对不能惹他不高兴的,不仅自己家孩子怕他,别人家的孩子也怕他,甚至老人都怕他。有时候村里的媳妇这样吓唬自家孩子:再不听话,让你大伯(大叔)把你拉走,关进派出所。甚至有一次,村里人拿他来吓唬犯神经病的老人:你再闹,我们就去叫天刚!

好在明华的孩子们都心地善良,明华最忍受不了的就是兄弟不睦,相互挑错。这也可以理解为啥老二受训斥最多,而叛逆时期的老二受训多了就对妈妈冷眉相对。不过在明华的耳熏目染下,孩子们不会骂人也很少打架,外人的欺负也让几个孩子更团结。最不听话的老二也最能折腾,最后也挣钱最多,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