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1/20/2021 613 疫苗跟疫情的关系 教皇跟老鸨过从甚密 《The Secret of Scripture》

今日话题

疫苗跟疫情的关系

最近两天看到两则跟疫情有关的新闻。

第一则是孟加拉国的

【截至周六上午 8 点,孟加拉国在过去 24 小时内没有报告因 Covid-19 死亡。这是卫生官员自去年 4 月 3 日以来首次在该国记录无人员伤亡。 

该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保持不变,为 27,946 人。

此外,同期还有 178 人对该病毒呈阳性反应。该国的病例总数增加到 1,573,889。】

另一个是直布罗陀的,我昨天也提到过的,这个国家在欧洲和非洲交界的地方,是直布罗陀海峡通过的国家:

【直布罗陀在 Covid 高峰期间取消圣诞节庆祝活动

由于 Covid-19 病例呈“指数”上升,直布罗陀取消了官方圣诞节庆祝活动。

尽管政府呼吁公众“行使自己的判断力”,但他们“强烈”建议至少在接下来的四个星期内不要进行任何社交活动,从而阻止人们举行私人圣诞节活动。在整个 10 月和 11 月,直布罗陀COVID-19活跃病例稳步增加,并且在过去几天中有所增加。】

有人就去查看了一下两国的疫苗接种率

直布罗陀的疫苗接种率在这几个国家里竟然排名第一,100人平均打了279针了,也就是说一人都快打三针了,可惜他们的开放梦要歇菜了,估计以后死亡或者ICU率会继续高居不下的。

我今天看到一个人的评论,蛮有意思:以前只听说过一生只需打一次疫苗,或者一二十年打一次,没听说过一年打几次还不管用的,这是什么破疫苗?!

西行小宝频道评论道:【11/20 孟加拉国自从2020年3月第一次报告COVID以来0死亡,但是其完全接种COVID疫苗的人口比率才21%;

直布罗陀,全球接种COVID疫苗最高国家,平均每100人接种279支疫苗,却“取消了圣诞庆祝”,因为他们正经历着爆炸性COVID19感染飙升。 

以色列和新加坡,同样全民接种疫苗的比例高于85%,但是,无一例外两国都在经历这感染率,就医率,死亡率的新高。 

这些简单的事实至少告诉你,接种疫苗多少跟COVID19的感染率是正相关的,疫苗接种越高,感染率越高,而不是相反。

CVOID19不可怕,疫苗才可怕。正是COVID19疫苗,在导致无休止地一轮又一轮的感染爆发,不断被邪恶政府所利用。 

赶紧醒来,拒绝服从,拒绝疫苗,保护自然免疫,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

教皇跟老鸨过从甚密

感觉最近随着老鸨Maxwell的开庭审理,很多爆炸性新闻要一一展现出来了。

比如这个:【教皇、恋童癖 和“皮条客”喜气洋洋的杰弗里·爱泼斯坦和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受到教皇的祝福——展示他们无所不能的联系】

单看这标题就够炸的了。

【喜气洋洋的杰弗里·爱泼斯坦和吉斯莱恩·麦克斯韦受到教皇的祝福——展示了他们无所不能的联系。

快照看到这位恋童癖亿万富翁和他所谓的“夫人”在梵蒂冈与天主教会负责人进行了私人会面

2003 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为喜气洋洋的杰弗里·爱泼斯坦和吉斯莱恩·麦克斯韦 (Ghislaine Maxwell) 祝福

安德鲁王子与 17 岁的弗吉尼亚罗伯茨在伦敦吉斯莱恩麦克斯韦的联排别墅合影

据了解,他们大约在二十年前乘坐私人飞机飞往罗马,为约翰·保罗二世祝福。

一位消息人士周日告诉《太阳报》:“像这样的照片显示了爱泼斯坦的关系有多么强大,以及他几乎可以打开任何门。

“他设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进入王宫、白宫和梵蒂冈,而麦克斯韦都在他身边。”

我们的照片显示爱泼斯坦穿着深色西装,系着红色图案的领带,与身着条纹西装外套和开领蓝色衬衫的前情人麦克斯韦一起跪在教皇脚下。

双手握在一起,他们都微笑着凝视着约翰保罗二世的眼睛,他从 1978 年开始领导天主教会,直到他于 2005 年去世

照片中坐着的教皇高举双臂,据信拍摄于 2003 年。】

看来上任教皇保罗二世不是好人,现任教皇方济各更不是好人。现在不论是哪个领域都被撒旦教信徒渗透严重,真的不能再用党派、宗教等来看待一个人,而是需要直视其内心,看透其本质,看他究竟是站在无底线靠欺骗和谎言治国的深层政府一方,还是正直善良有底线的人一方。

还有一个新闻跟Maxwell有关。

【Geordie Greig 被驱逐出任《每日邮报》编辑

仅仅三年后离开可能会改变报纸与唐宁街之间的关系

Geordie Greig 在担任《每日邮报》编辑仅三年后就被免职,此举可能会改变最近右翼报纸与唐宁街之间的敌对关系。

此举是在周一宣布,《每日邮报》的母公司将重组其执行团队以提拔一名关键的在线执行官,而牺牲在伦敦的具有印刷报纸背景的员工。】

【一位消息人士称,取代格雷格的举动是“克拉克的权力攫取”。】

但很多人认为这人的被驱逐很有可能跟埃博斯坦案有关。

今日分享

今天看到姜光宇把Kyle案件从前到后梳理了一番,清晰明了:

人家讲事情的能力比我强了很多啊。

我经常被帅哥讽刺讲话讲不到重点,关键信息总是遗漏,边边角角的信息倒是记得清楚。Kyle案件里的视频我倒是看过好几遍,根本没去仔细翻看新闻,看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涉案的几个人都叫什么名字,是什么种族的,有过什么案底。所以在被别人问起时,这些关键信息我还真说不清楚,确实是研究工作不到位。

我最近关注的是那个检察官的无厘头的极其不专业的、却能挑动人情绪的原告方的说辞。要不然为啥那么多白人站在法院外要求严惩这位白人“凶手”呢。

《The Secret of Scripture》

今天晚上在家跟帅哥一起看了部电影,《The Secret of Scripture》,这是油管推荐的,还是免费的,我看了一眼评论区,貌似是个赚取眼泪的感人故事,而且跟天主教有关系。所以,吃完晚饭就开看。

我这人不仅有脸盲症,还不容易记住人名。整部电影看完,唯一记住的名字就是迈克尔,因为这是女主挂在嘴边的名字,被提了太多次,想忘记都不容易。

故事背景是二战时期的爱尔兰和英格兰,似乎当时双方政治立场不同,我看到最后也没弄清楚双方的立场。女孩子正是青春浪漫的年纪,由于家乡限于战乱,她来到了故事发生地,在aunt开的小店里当女招待,她青春貌美又有个性,很招男孩子们的喜爱。在这里她喜欢上一个叫迈克尔的男孩子,男孩子参军了,当了战斗机的飞行员。其他男孩子依然追逐着她,包括当地的年轻神父。神父碍于身份不能接触她,但看到别的男孩子接触她那就是一副妒火中烧的模样,甚至跟情敌打架,所以,弄得所有人都认为她跟神父有一腿,她被自己的aunt赶到了林中一个破旧的小屋独自生活。

在这里她再次遇到飞机坠毁的迈克尔并救下了他。养好伤后迈克尔准备回到战场,依依不舍中两人有了肌肤之亲,迈克尔也没当即离开,当那个年轻的神父在看到女孩子与迈克尔在一起后黯然离开,俩人匆匆在一个神父的见证下结了婚,当他们回去的时候,发现小屋有一大堆男人在等着,应该是神父举报的结果。女孩让迈克尔赶紧离开,自己却被这帮人以神智有问题的借口送进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女孩发现自己怀孕了,大家都以为是神父的,神父也没有否认。女孩被送到了修道院,这里出生的孩子都被送往美国,女孩子不愿自己的孩子有相同的命运,所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挺着大肚子逃离了修道院,为了躲避神父的追踪,她跳海游泳逃生,在一个礁岛洞里生下了孩子,并用石块砸开了脐带,电影里只有她拿石块往下砸的镜头,所以,后边她被指控砸死了自己的新生儿,因为有“神经病”,被施以电击,让其失去一部分记忆。她被这样关押着生活了一辈子。

四十年过去了,她居住的地方要改造成旅馆,所以所有的人都要转移到其他地方,她拒绝离开,执意要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她被告知她的孩子被她自己杀了,而她的丈夫在回来找她的时候也被打死了,但她相信她的孩子还活着,她要在同一个地方等着孩子来认领她,带她回家。

她用圣经的边边角角写下自己的日记,坚持她没有杀害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一天会回来认领她。

一个大夫被派来评估她的状态,所以观察她、看她的日记、听她的故事、去她去过的地方,一个人身上的事儿竟然有两个版本,他倾向于相信她的讲述。

最后大夫从养父母的遗书和神父的遗物里发现他自己竟然就是那个孩子,他是被故意派过来的。所以,在老太太被强迫离开之前,他带着当年迈克尔送给女孩的十字勋章回来认领自己的母亲,而这个十字勋章在女孩生孩子的时候丢的,她一直在寻找,这个十字勋章曾经被她藏在圣经里,圣经中间被她挖出一块空洞,刚好放置这枚十字勋章。

这真的是一个催人眼泪的故事。

我在看到开头看见女人举起石块的镜头时,觉得有问题,一个女人不应该打死自己的爱情的结晶。中间时就跟帅哥说,说不定这个大夫就是她的儿子。感觉自己的第六感真的很准确。

不过电影里也揭露了好几个事实:

  • 天主教里的神父虽然不可结婚,但他们都有强烈的男性的占有欲。表面上是正义的化身,私底下却干着自私自利的事情。
  • 神父可以借着自己的权柄作恶,大家还表示理解并不予追究。
  • 修道院里的孩子会被卖掉。
  • 修道院里修女们参与制造毒品。

所以,我一直都对天主教没什么好感。宗教跟信仰真的是两码事。

疫情

全世界

今天全球数据

今日新增确诊48万人,新增死亡6025 人,这是每日新增人数的曲线变化:

美国

美国CDC官方报道:

疫苗:

加州今天的数据:

疫苗:

Alameda今天新增确诊396例 ,死亡人数新增2例。Dublin新增11例。

疫苗:

打赏作者 

码字不易,谢谢鼓励。一杯茶水钱,胜似千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