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再次成为以色列总理
今天,内塔尼亚胡再次宣誓成为以色列总理。
在全世界都在加速左转的时候,以色列再次来了个右翼总理?我咋觉得不可思议呢?尤其是大部分的科萨犹太人正在掌控世界的时机。
你觉得这有可能么?我觉得更像是深层政府的左右手而已。
不管他是哪边的,我都为以色列人民掬一把同情泪。这帮大部分是真正的犹太人的人再次成为深层政府这个隐藏纳粹的牺牲品。
这不是我的猜测,而是内塔尼亚胡在疫情初期就跟辉瑞合作,把现在集中在以色列这一小片土地上的真正的以色列人当成了小白鼠,看看辉瑞的mRNA毒针在人体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有采访记录的。
他炫耀说以色列人98%都建立了共享的医疗记录电子档案,每个人过去20年的医疗记录都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给药厂提供总结好的数据,比如高血压的人群对疫苗反应如何,心脏病的人群对疫苗又有何反应。
他还说接下来可以把以色列人的基因信息都加进来。还说我们以色列人没问题,都特别乐于配合交出自己的基因信息。
这样大药厂比如辉瑞就可以从基因层面分析疫苗的功效。还不忘说这经验可以推广到全球。
如果他不是跟那拨人一伙的,是大觉醒一方的,如何会强制以色列人民都要打针?
mRNA对人体IgG个亚类的影响以及各个亚类的作用
说起疫苗,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论文。
【反复接种 SARS-CoV-2 mRNA 疫苗后,类别转向非炎性、刺突特异性 IgG4 抗体
mRNA 疫苗是对抗 SARS-CoV-2 大流行的有效预防措施。高水平的中和 SARS-CoV-2 抗体是疫苗诱导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的两次 mRNA 疫苗剂量后不久,IgG 反应主要由促炎亚类 IgG1 和 IgG3 组成。在这里,我们报告说,在第二次接种疫苗几个月后,SARS-CoV-2 特异性抗体越来越多地由非炎症 IgG4 组成,第三次 mRNA 疫苗接种和/或 SARS-CoV-2 变异突破性感染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抗体。所有刺突特异性 IgG 抗体中的 IgG4 抗体平均从第二次接种后不久的 0.04% 上升到第三次接种后的 19.27%。在用腺病毒载体接种同源或异源 SARS-CoV-2 疫苗后,未观察到 IgG4 抗体的这种诱导。单细胞测序和流式细胞术显示,与整体记忆 B 细胞库相比,尖峰结合记忆 B 细胞群中 IgG4 转换 B 细胞的频率很高(中位数 14.4%;四分位数间距 (IQR) 6.7–18.1%) (中位数 1.3%;IQR 0.9–2.2%)在三次免疫接种后。重要的是,此类转换与刺突特异性抗体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和补体沉积的能力降低有关。由于 Fc 介导的效应子功能对于抗病毒免疫至关重要,这些发现可能会对使用 mRNA 疫苗的疫苗接种方案的选择和时间安排产生影响,包括加强针的注射。】
这篇论文里没提这几种抗体的作用,我就去搜索了一下,找了一篇有关的论文,大致做了个了解。
【免疫球蛋白 G (IgG) 是人血清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约占血浆蛋白的 10-20%。它是人类五种免疫球蛋白 IgM、IgD、IgG、IgA 和 IgE 中的主要一类。这些密切相关的糖蛋白由 82-96% 的蛋白质和 4-18% 的碳水化合物组成,重链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效应子功能。IgG 可以进一步分为四个亚类,按照丰度递减的顺序命名为 IgG1、IgG2、IgG3 和 IgG4。】
【IgG 亚类的结构和功能差异总结在表中的表格1。
尽管它们在氨基酸水平上有超过 90% 的相同性,但每个亚类在抗原结合、免疫复合物形成、补体激活、效应细胞触发、半衰期和胎盘转运方面都有独特的特征。】
【此外,IgG 抗体对不同类型抗原的反应导致明显偏向其中一个亚类。选择性亚类缺陷通常对个体无害,但有时会导致对特定类别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这可能是由于 14 号染色体 Ig 基因座缺失导致的完全同种型或亚类缺陷引起的,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 3 )。更常见的是,一种或多种 IgG 亚类水平(主要是 IgG2 和/或 IgG4)低于健康个体的正常范围(4),这有时会导致对包囊细菌感染的反应受损,这将在下面讨论。总而言之,Ig 基因座内获得的变异性似乎选择了进化过程中的有益变化,以优化或微调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抗原进入我们身体的途径及其化学成分引导(次级)免疫反应进入类别转换的优先模式。除了抗原本身直接触发 B 细胞外,许多次级信号也会影响 B 细胞的分化,包括模式识别受体(如 Toll 样受体)的识别以及其他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5 , 6). 例如,蛋白质抗原通常会触发 B 细胞通过 B 细胞表达的 MHC II 类接受 T 细胞帮助。对于这些抗原,类别转换往往是 IgG1 或 IgG3,但也可能是 IgG4 或 IgE。另一方面,在没有 T 细胞帮助的情况下,多糖抗原可能尤其会诱导类别转换为 IgG2。在初级或次级免疫反应中进行类别转换的 B 细胞也可以进行后续类别转换 ( 7 ),但这些事件受到剩余重链基因可用性的限制,这些基因在先前的类别转换事件中未从基因组中切除。Cγ4 盒的相对末端位置可能是重复抗原暴露后 IgG4 反应倾向于发生的原因之一 ( 8 )。】
【IgG1对可溶性蛋白抗原和膜蛋白的抗体反应主要诱导 IgG1,但伴随有较低水平的其他亚类,主要是 IgG3 IgG4 ( 9 )。因为 IgG1 通常是最丰富的亚类,所以在各种一抗和二抗缺陷中发现 IgG1 缺乏会导致总 IgG 水平降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G1 缺陷,有时与其他 IgG 亚类缺陷结合,与反复感染有关 ( 10 )。
IgG2免疫球蛋白 G 抗体对细菌荚膜多糖抗原的反应几乎完全限于 IgG2 ( 9 , 11 – 13 ),而 IgG2 缺乏可能导致 IgG 抗碳水化合物抗体 ( 14 ) 的实际缺失,尽管这些反应也可能是通过提高其他 IgG 亚类的水平来补偿,特别是通过升高的 IgG1 和 IgG3 水平 ( 15 )。对某些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与 IgG2 缺乏有关,表明 IgG2 在防御这些病原体中的作用 ( 16 )。低浓度的 IgG2 通常与 IgG4 和/或 IgA1 和 IgA2 缺乏有关 ( 17 )。
对静脉内免疫球蛋白中抗碳水化合物反应性的广泛分析表明,尽管 IgG2 确实代表了对许多聚糖的大部分反应性,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 18 )。据报道,IgG1 抗体在自然感染期间也能抵抗 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 ( 9 )。在健康个体的正常免疫反应中,也可以观察到 IgG1 和 IgG3 反应,当然还有针对蛋白结合聚糖的反应,这发生在对第二代肺炎球菌疫苗的反应中 ( 19 )。
IgG3 抗体在诱导效应功能方面特别有效。作为一种有效的促炎抗体,其较短的半衰期可能会限制过度炎症反应的可能性。然而,一些携带 G3m 同种异型“s”或“15”标记的个体 [即 G3m (s)/G3m ( 15 ) 和 G3m (st)/G3m ( 15 , 16 ) 同种异型] 的 IgG3 也具有延长的 IgG3半衰期可能会挑战这一假设 ( 20 )。奇怪的是,这些个体中的 IgG3 水平似乎没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已知影响 G3m (g) 同种异型中类别转换为 IgG3 的频率的 γ3 启动子多态性,解释了大多数 G3m (g) 中的低浓度纯合子个体 ( 21, 22 ). 病毒感染通常会产生 IgG1 和 IgG3 亚类的 IgG 抗体,其中 IgG3 抗体首先出现在感染过程中 ( 9 )。IgG3 主导的反应似乎很少见。一个奇怪的例子是所谓的抗铰链抗体 ( 23 ),它结合 Fab2 片段的铰链区而不是完整的 IgG 抗体。此外,针对 P 和Pk血型抗原的抗体主要限于 IgG3 ( 24 )。如输血和妊娠中所见,针对其他红细胞抗原(例如 RhD)和血小板(例如人血小板抗原 1a)的反应通常以 IgG1、IgG3 或两者为主(25 – 27). IgG3 水平降低通常与其他 IgG 亚类缺陷有关 ( 28 )。
IgG4除 IgE 外,过敏原通常是 IgG1 和 IgG4 的良好诱导剂。IgG4 抗体通常在非感染性环境中反复或长期接触抗原后形成,并可能成为主要亚类。例如长期养蜂人和接受过免疫治疗的过敏个体 ( 8 , 29 – 31 )。在免疫疗法中,症状的缓解似乎与 IgG4 诱导相关。切换到 IgG4 可能会受到 IL10 的调节,这与该亚类免疫反应下调或耐受性诱导有关 ( 8 , 32 )。IgG4 也可能代表对治疗性蛋白质(例如因子 VIII 和 IX)的免疫反应中的主要抗体亚类(33 – 35) 和至少一些重组抗体,如阿达木单抗 ( 36 )。此外,蠕虫或丝虫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 IgG4 抗体的形成 ( 37 , 38 ),而高 IgG4 滴度可能与无症状感染有关 ( 39 )。
孤立的 IgG4 缺陷很少见;不确定可能的后果是什么。另一方面,一组疾病,现在被称为 IgG4 相关疾病 (IgG4RD),其特征是血清 IgG4 浓度升高和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组织,并可能影响许多器官 ( 40 , 41 ) . IgG4RD 的范围很广,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Mikulicz 病、垂体炎、Riedel 甲状腺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肾炎、前列腺炎、淋巴结肿大、腹膜后纤维化、炎性主动脉瘤和炎性假瘤患者 ( 42 )). 在 AIP 患者中,70-80% 的病例以及 10% 的胰腺癌患者观察到血清 IgG4 升高 (>1.4 g/L)。然而,由于 5% 的正常人群也有升高的 IgG4 水平,这使得它仅适用于结合 AIP 的其他特征进行诊断。】
总体看下来,IgG1,IgG2和IgG3的减少都会造成健康问题,而IgG4的升高更是会造成一大堆健康问题。
这也应了我的猜测,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为加入大量的mRNA去刺激这个系统,是会造成各种失衡的,而人造的mRNA又引入了不易排出体外的氨基酸分子,会不断参与人体蛋白的制作过程,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是早晚的事儿。